70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不僅開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也掀開了世界歷史新篇章。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從戰爭廢墟中站立起來的中國人民,把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明確目標、堅定方向,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把一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建設成為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國家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正在我們手中一步一步變成現實?!耙倭|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就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精心制作奉獻的一份重要禮物。
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廣大美術工作者熱烈響應黨的號召,積極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創作了一大批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優秀美術作品,中國國家博物館也多次在重要歷史時間節點組織藝術家們進行主題美術創作,其中相當一部分既充分反映了黨領導人民謀求民族解放和獨立的豐功偉業,又有著很高的藝術水準,包括董希文的“開國大典”、“百萬雄師下江南”,石魯的“轉戰陜北”,葉淺予的“北平解放”,何香凝的“萬古長青”,司徒杰的“白求恩全身像”,潘鶴的“翻身農民”等等,堪稱經典名作。這次展覽從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中精心挑選了部分優秀油畫、國畫和雕塑作品,力圖全景式地向觀眾展示中國革命從星火燎原到開國大典的艱難曲折和苦難輝煌,引導觀眾緬懷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新中國是怎么建立起來的。與這些經典美術作品交相輝映的是,我們還特地以情景還原方式展出了一組反映1949年開國大典盛況的館藏珍貴文物,生動見證新中國成立這一偉大歷史時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薄盁o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迸e辦這個展覽,就是要用藝術語言和珍貴文物把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歷史事實講出來,告訴人們新中國的成立是多么來之不易,那是中國共產黨秉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通過艱苦卓絕的浴血斗爭奮斗出來的,是中國人民在充滿著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獲的不懈努力中探索建立起來的。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們今天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我們慶祝新中國70華誕的最好方式,就是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高舉革命旗幟,弘揚革命精神,發揚革命戰爭年代那種敢于戰斗、不怕困難的奮斗精神,勇于戰勝各種艱難險阻、風險挑戰,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代表國家征集、收藏、保管、展示、闡釋能夠充分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機構,是國家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也是國家的文化客廳。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館藏革命歷史文物數量大、類型多的突出優勢,定期舉辦各類革命歷史題材展覽,提醒我們時刻牢記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調動激發起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創造熱情,匯聚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磅礴力量!
加載更多
60年前,一位以“漫畫、速寫、舞畫”享譽中國當代畫壇的藝術家,一反此前以寫意為主的藝術風格,采用中國工筆重彩畫的表現方式,為中國歷史博物館創作了一件線條勾勒精細謹嚴,敷彩濃重紅艷的藝術作品。
來源:澎湃新聞 日期:2019-10-12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日期:2019-10-07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日期:2019-10-05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日期:2019-10-03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日期:2019-10-02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日期:2019-10-01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日期:2019-09-30
黃緞子一看才一尺多寬,做大五角星的長度不夠,所以必須要接一個角尖。上級接到了這個實際情況,就經過討論,允許拼接。
來源:央視 日期:2019-09-26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日期:2019-09-24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日期:2019-09-20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們在這里,用一次與國旗的特別“同框”,表達對新中國,最深情的祝福。
來源:央視 日期:2019-09-17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日期:2019-09-16
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現場,一系列經典作品和珍貴文物,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艱苦奮戰的革命歷程,帶你重溫70年前新中國誕生的偉大時刻。
來源:人民日報 日期:2019-08-14
“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就是用藝術語言,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歷史故事講出來,告訴人們新中國的成立是來之不易的。
來源:光明日報 日期:2019-08-11
“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精心制作奉獻的一份重要禮物。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日期:2019-08-09
為慶祝新中國70華誕,中國國家博物館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特舉辦 “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日期:2019-08-05
油畫《開國大典》
五星紅旗
話筒
禮炮
1/8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下午3時,首都30萬軍民齊聚天安門廣場。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頓時,廣場上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歡呼聲。在這莊嚴的時刻,毛澤東親自按動電鈕,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徐徐升起。與此同時,54門禮炮齊鳴28響。升旗之后,毛澤東在話筒前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朱德總司令在話筒前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首都北京隆重舉行,與升國旗、奏國歌同時,54門禮炮齊鳴28響?!?4”代表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45個單位和9個方面的特邀人士,“28”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民主革命28年。 禮炮隊來自華北軍區特種兵部隊。因為當時沒有專門禮炮,用的是比較輕巧、射程近的九四式七五山炮。大典時,禮炮坐北向南,在天安門東長安街南側一字排開,為了保證發發打響,對每一發炮彈都要嚴格檢查和擦拭,對底火部位檢查更加仔細。禮炮炮彈是專門制造的,沒有彈頭,是用木屑壓制的圓柱體堵住藥筒,堵齊了才能放,鳴放時后坐力較小。盡管后坐力小,發射時也要把炮的駐鋤扎牢。54門禮炮齊鳴28響,每一響都像一門炮一樣整齊,同時又凝聚了54門炮齊射的威力,威震寰宇,傳遍世界,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1988年9月2日,天安門管理處撥交我館。(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按動電動裝置電鈕,象征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廣場中央的旗桿上冉冉升起。這面國旗由5幅紅綢拼接軋制而成,5顆黃星由黃緞制成,“大星位于左邊(正立),四顆小星位于右邊環繞大星,每顆小星均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成立,籌備會第六小組負責擬定國旗、國歌、國徽方案。這是建立新中國的一項重要的準備工作。國旗、國歌、國徽是一個國家的標志,象征國家的主權和尊嚴,通常體現著國家和政權的特征。7月13日,籌備會登報公開向全國人民征求國旗國歌國徽方案。把國旗交給人民設計,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破天荒的頭一回。
經過負責擬制國旗方案的第六小組組員和專家審閱,從收到的國旗圖案稿件加上修改稿共3000余幅中,評選出38幅圖案供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們討論。經過全體政協代表的激烈分組討論,9月27日下午,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五星紅旗的設計者是來自上海時年31歲的曾聯松。
雖歷經風雨國旗邊角和旗褲已略有殘破、旗面略有褪色,但仍富有光澤,它是中國歷史新篇章開端的見證。1951年7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撥交給我館珍藏。 (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齒輪和麥稻穗。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清華大學建筑學專家梁思成、林徽因,中央美術學院畫家張仃、周令釗等專家學者參加了國徽設計工作。專家學者們集思廣益,博采眾長,擬出以天安門和國旗為主要圖案,周圍環繞綬帶連接的齒輪和麥稻穗的國徽方案。用天安門圖案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齒輪和麥稻穗象征工人與農民;用國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大團結。最后由清華大學教授高莊完成設計加工與塑造國徽模型。1950年6月28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9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發布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莊嚴而美麗的國徽誕生了。 (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
在展覽中展示的這枚莊重的國璽,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是新中國第一大印,為方形圓柄,印面邊長7厘米、章體厚2厘米,柄長9.3厘米,銅胎鑄字。整體造型有氣勢,15個字的宋體印文搭配對稱、嚴謹,印痕字跡雋秀清晰、美觀大氣。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了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0月1日正式就職。在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之前,它是行使國家權力的最高機關。該印章是中央人民政府頒布批準有關法律、法令、施政方針、條約、命令和行使其他權力的憑證。
1959年5月國務院秘書廳撥交我館。(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下午3時,首都30萬軍民齊聚天安門廣場。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頓時,廣場上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歡呼聲。在這莊嚴的時刻,毛澤東親自按動電鈕,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徐徐升起。與此同時,54門禮炮齊鳴28響。升旗之后,毛澤東在話筒前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朱德總司令在話筒前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